10月14日,《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作品研讨会在三联韬奋图书馆召开。中国出版集团董事长黄志坚、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历史学家阎崇年以及《国家记忆》作者、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和三联书店执行董事宋志军等二十余人出席。
黄志坚认为,《国家记忆》的出版不仅是对一段尘封岁月的深情钩沉,更是对文化不灭、国家永存这一民族信念的深刻印证。全书诠释了中华文明在危机之际守护文脉的精神力量,为守住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新时代主题出版,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范本。
邬书林说,写故宫的书,从报告文学到故宫文物、故宫文化和各种故事已经出版过不少。但像郑欣淼的新书《国家记忆》,把故宫人守护故宫文化遗产、故宫人的精神、故宫文物南迁史,能够讲得这样栩栩如生,却不多见。一本好的学术著作要想打动人,史论结合、文献支撑非常重要。郑欣淼这次把故事讲生动了,他在书中讲了许多故事,从马衡这样的馆领导到最基础的工作人员的生活待遇,以及南迁过程中沿途各地、各方面人士对文物南迁的贡献,娓娓道来。这是一本非常具有史料价值的书。
刘曙光读罢《国家记忆》,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书中纠正了他很多以往模模糊糊的认识。他举例说,南迁文物过程中,以前读到的著作和文章多是着眼于故宫人、故宫机构如何如何,读了这本书发现其实故宫南迁当时牵动了全党、全国甚至是部队系统。书中非常客观、理性地阐述了各界对故宫文物南迁的关心和支持。故宫文物的南迁,不仅仅是故宫博物院对一批文物的保护,其实是当时整个国家文化抗战大政策中的一部分。作者也把故宫文物南迁与一战、二战期间在欧洲国家发生的一些保护文物、转移文物的事例相比较,视野非常开阔。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文物南迁是故宫博物院的一段峥嵘岁月,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保护中华文脉的一场壮举。在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也是故宫博物院迎来百岁华诞之际,《国家记忆》的出版具有特殊意义。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彬)
股天下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