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文|新浪财经上海站 陈秀颖
当行业陷入内卷,它却将8.68%的营收砸向研发。
2024年年报显示,华熙生物(688363.SH)交出了一份看似矛盾的答卷:总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净利润1.74亿元,骤降70.59%。
市场哗然之际,一组数据却悄然反转叙事——研发投入逆势增长4.46%,达4.66亿元,创历史新高,研发费用率高达8.68%,居A股前列。
短期承压是战略调整的必然代价。而更深层的逻辑,藏在董事长赵燕的宣言中:“重回创业型组织,唤醒创新基因。”
今年7月9日,一则公告揭开华熙生物的“硬实力”:公司以零缺陷(0-483)第五次通过美国FDA的cGMP现场检查。
这份覆盖六大质量体系的认证,标志着其玻璃酸钠原料药生产标准站上全球顶点。
对华熙生物而言,这不仅是国际合规性的背书,更是打开欧美高端市场的密钥。
2024年,公司原料业务国际收入达6.08亿元,同比增长17.65%,而FDA认证将为其海外扩张再添引擎。
拆解营收结构,华熙生物的战略重心浮出水面:
医疗终端业务收入14.40亿元,同比激增32.03%,成为最大亮点;其明星产品“润致娃娃针”收入翻倍,覆盖超5000家机构;功能性护肤品板块收入25.69亿元,却遭遇31.62%下滑,主因市场竞争加剧与渠道调整。
公司砍掉低效营销投入,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3.31%,转而聚焦高毛利的医美产品——如新品“润致·格格”与“润致·斐然”,二者均获三类医疗器械认证,瞄准抗衰市场的高端需求。
华熙生物的野心远不止医美。
其位于北京的研发中心,合成生物学的“造物”正在发生:八大研发平台支撑下,公司拥有580项有效专利,392项应用于主营业务,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2024年推出多个专项新产品,同时完成3个化妆品新原料备案。
“所有衰老本质是细胞衰老。”赵燕的这句话,揭示了公司转型逻辑。
从透明质酸单点突破,转向糖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两大底层科学。
如今,其业务已横跨原料药、医美器械、功能性食品、组织工程四大领域,构建起“细胞级抗衰”的生态闭环。
即便利润承压,华熙生物仍宣布现金分红5262万元,占归母净利润30.19%。更值得关注的是其ESG实践——采用无动物源性培养基技术,推动绿色制造。
华熙生物年研发投入占比近9%,远高于行业均值,而其920人的研发团队,正是对“慢变量”的投入,恰是应对行业周期的终极武器。
站在2025年年中回望,华熙生物的财报像一则隐喻。
短期阵痛与长期野心交织,传统业务承压与新兴引擎轰鸣并存。
当FDA认证打开全球化大门,当合成生物学布局步入收获期,这家曾以玻尿酸定义行业的企业,正悄然蜕变为生命科学的“解决方案商”。
“真正的生物科技公司,必须能忍受研发的寂寞。”赵燕的这句话,或许解释了华熙生物的选择。
在行业前进中,它选择蹲得更深——只为跳向更远的未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责任编辑:常福强
股天下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